|
|
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---|
本報記者 張瑜宸 發(fā)自濟南
當低度化浪潮奔涌而至,我們驀然發(fā)現,山東這片白酒熱土早已蘊藏著得天獨厚的基因與優(yōu)勢。歷史沉淀的口味偏好、龐大的消費基礎、成熟的低度生產技術——這一切,仿佛都為迎接這個時代風口做好了鋪墊。
提起山東,“好客山東”的熱情與酒桌上的豪邁氣概,早已是深入人心的印象標簽。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白酒消費大省,山東白酒年消費規(guī)模高達600億元。然而,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:在這龐大的蛋糕中,省外品牌憑借強大的全國影響力,分走了約400億元;而山東本土70多家規(guī)模以上酒企,則需要在剩余的200億元中奮力耕耘、激烈競爭。但魯酒并非沒有自己的“王牌”。《華夏酒報》記者深入調研后發(fā)現了一個鮮明特色:在齊魯大地的酒桌上,每開啟10瓶白酒,就有7瓶是低度濃香!